內容摘要:
關鍵詞:
作者簡介:
11月18日,將迎來第20個世界哲學日。今年世界哲學日的主題為:“人類與其社會、文化、地理和政治環境的不同互動,其根本目標在于更好地理解哲學在我們當代社會中的貢獻,以及它如何解決社會所面臨的挑戰,尤其是大流行病這樣的挑戰?!边@是哲學在人類面臨全球疫情時刻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我們如何運用哲學去處理當下危機的重要任務。然而,面對這樣的社會責任和重要任務,哲學更應當為人類帶來走向未來的希望:這不僅是期盼新冠疫情盡快結束,更是對未來世界和生活的美好憧憬。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確定,每年11月第三個星期四為“世界哲學日”,由此促進尊重人類尊嚴和多樣性的國際哲學辯論文化,鼓勵學術交流,并強調哲學知識在解決全球問題中的貢獻。哲學既是鼓舞人心的學科,也是能夠改變社會的日常實踐。值此世界哲學日,我們希望哲學關照付諸實踐,人們共同努力擺脫面臨的危機,在互動交往中更有智慧地生活。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帶來很多重大影響,其中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改變尤為突出。為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的管控措施,使得人們以往看似平常的生活方式,比如逛商場和外出聚會、就餐等成為生活中的奢望,“回到正?!彼坪醭蔀槿藗冞b不可及的渴望。為防控疫情,居家生活模式成為日常,進而也造就了一些相關產業和服務的誕生和增強。在交往方式上,人是群居動物,有維持交往的需要,物理空間的長期隔離必然會造成人類心理上的變化,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由于疫情而變得困難,這催生了網絡交往的更大空間。類似“元宇宙”這樣的先進技術更是把人類從現實世界帶到了虛擬世界,并最終將可能是以后者取代前者并成為人類生活的主要空間。技術不僅在支配人們的行為,更是在控制人們的思想。人類的交往由于這種方式的改變而將變得單一、被動和受控。所有這些改變導致的一種重要結果,是人類正在逐漸失去自然和正常的交往能力,作為行動主體和意志個體的人,逐漸成為一部巨大機器上的部件單元。然而,用哲學語言來說,人類的交往活動并不簡單地意味著互動,更是人類作為社會存在物的一種體現和標志。面對大流行病而導致的社會隔離以及由此產生的虛擬空間交往的增加,人類更需要的是物理空間中的親密交往和更為直接的社會互動。哲學應當為促成這樣的親密交往和社會互動,提供更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理論支持。這種交往互動不僅發生在一個共同的社會文化之中,更應當出現在不同社會環境和文化傳統之間。
不同社會、文化、地理和政治環境的相互交往,為人類帶來的就是當代全球化。但是,這種全球化在促進人類交往的同時,也帶來了人類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新冠疫情的蔓延就是由此導致的結果之一。正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人類的相互溝通和相互理解變得尤為重要。法國作家阿爾貝·加繆的長篇小說《鼠疫》為我們認識人類在這種特定環境下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提供了重要的哲學思考,而英國作家維多利亞·希斯洛普的長篇小說《島》則給陷入隔離和痛苦的人們帶來了生存的希望。這里的希望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寬容和相互理解,是人類共同價值觀在不同社會背景和文化傳統中的最好體現,正如《島》中的主人公瑪麗婭在惡劣的斯皮納龍格島上,以善良、愛心和友情向周圍的人們和家人傳遞著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這里的希望還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是從災難和痛苦中重新獲得生命的希望。人類擁有了希望,生活才會有未來。這里的希望來自人們之間的相互團結、堅定的信念和社會的公正,也來自每個人擁有的愛與自由以及整個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兩千年來,哲學正是在為人類獲得這樣的希望而始終努力,如今的哲學更應當為這種希望的實現而作出更大的貢獻。堅定愛的信念是實現希望的動力,相互團結和社會公正則是實現希望的保障。21世紀的世界哲學展現了人類實踐智慧的光輝,在實踐哲學領域,特別是在政治哲學、應用倫理學、法哲學以及其他相關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已經引起了國際社會對哲學作用的重新認識。例如,在解決動物權利、氣候變化、消除貧困、全球倫理等問題,通過哲學家與其他專業領域的科學家和專家們的共同努力,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人類共同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這是我們一起去尋找并確定人類共同價值的客觀前提;人類必須作為共同體而生存,這是我們實現人類共同希望的最大保障?;谶@些事實,哲學不僅能夠而且已經在推進人類文明共同進步和不同文化多樣發展中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2021年“世界哲學日”到來之際,我們不僅要向哲學致敬,更要以哲學的方式去思考我們所處的時代和我們共同面臨的問題,要以哲學的姿態對待新冠疫情給我們帶來的一切困難,這就是,通過更多的互動(無論以何種形式)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讓我們的社會和整個世界都充滿面向未來的希望!
?。ㄗ髡邌挝唬荷轿鞔髮W哲學社會學學院)